2345技术员联盟

固态硬盘接口与协议知识科普

  • 来源:未知 原创
  • 时间:2018-06-18
  • 阅读:
  • 本文标签:

      固態硬盤買什麽接口比較好?這個問題要回答的一清二楚還頗費周折。不過為了讓大家在選擇接口時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存儲極客決定認真科普一下。市場上的固態硬盤簡單來說共有SATA、PCIE、M.2和U.2四種接口類型。具體到協議上來說又能分為上層協議和傳輸協議,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述。現在看不懂不要緊,這篇文章就是圍繞這張圖來細細解讀,力爭讓大家都能明白其中關系。


     SATA接口:平時所說的SATA接口通常是指2.5寸規格的固態硬盤,它只使用AHCI協議,最大隊列深度QD32,對於家用完全沒有瓶頸。SATA3.0接口將持續讀寫速度限制在550MB/s左右。2.5寸這個數值並非很多人想象的硬盤對角線長度,而是機械硬盤內部硬盤盤片的直徑。到了固態硬盤時代,閃存芯片替代了磁盤成為存儲介質。沒有了盤片直徑後固態硬盤依然按照原來2.5寸標準的大小去制造,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兼容各種臺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硬盤位。到目前為止,SATA接口(特指2.5寸規格)固態硬盤依然是老電腦升級的首選。SATA固態硬盤的主控方案相對都已經比較成熟,決定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於閃存品質。雖然很多貌似正規的品牌固態硬盤價格也很低,但如果你對當前芯片翻新造假有所了解,就難以再對他們放心。


      PCIE固態硬盤:嚴格來說這種類型應該叫做AIC(擴展卡)式固態硬盤,但因為多數人習慣了PCIE固態硬盤這個稱呼,存儲極客在這裏照顧大家習慣。簡單來說PCIE固態硬盤外觀像顯卡類似,但近幾年的AIC SSD大都是通過M.2接口的固態硬盤添加轉接卡而來,有些還會增加散熱片。PCIE接口是一個全能的通信接口,不但可以用於連接顯卡,電腦內的各種設備比如聲卡、網卡,都是通過PCIE來與CPU通信的。它的地位相當於USB與優盤,承載傳輸智能,但具體功能實現卻不是由PCIE來定義的。所以PCIE接口固態硬盤問世之初(使用AHCI協議)就不能直接用作系統盤來啟動Windows,後來使用NVMe上層協議的固態硬盤也需要主板的特別支持才能在開機時被識別為硬盤。


      M.2固態硬盤:M.2是當前最復雜、最多變的固態硬盤接口。它和當前已經被淘汰的mSATA一樣,屬於多功能接口,再相同的外觀下可以支持不同的針腳定義(傳輸協議)以及不同的上層協議。最早出現的M.2固態硬盤使用了與2.5寸SSD相同的SATA AHCI協議,除了外觀不同,他們在性能表現上和2.5寸SATA版本基本沒有區別。典型的例子就是東芝Q200 240G M.2:SATA協議的M.2固態硬盤在接口處有2個缺口,學名叫B Key和M Key,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向電腦主機表明自己的身份(選擇需要使用的協議)。


      東芝Q200 240G M.2固態硬盤 SATA協議MLC閃存,一個SATA缺口的M.2固態硬盤通常可以肯定使用了NVMe協議。但是兩個缺口卻不能作為判定SATA協議的依據,因為兩個缺口下也能支持PCIE傳輸協議,同樣可以是NVMe固態硬盤。最近恰好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剛剛上市不久的東芝RC100。東芝RC100 240G固態硬盤 NVMe協議高性能,U.2接口目前主要用在服務器領域,對家用電腦影響力基本可以忽略。那麽最後的問題就是,了解完這些接口與協議知識之後,固態硬盤到底該怎麽選?從性能出發,其實我們只需考慮固態硬盤使用的上層協議就能對它的性能區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NVMe固態硬盤屬於高性能產品(需要新電腦支持),AHCI固態硬盤則是老電腦升級的合適人選(兼容性非常好)。


     從安裝使用出發,我們需要排除自己電腦無法支持的物理接口規格。譬如說老主板上沒有M.2接口,就無法直接安裝M.2固態硬盤,這個時候如果是NVMe協議的話可以考慮上轉接卡(需要主板支持引導和CPU PCIE信道拆分),如果是SATA協議的M.2就不如直接買普通2.5寸規格了,不但更便宜,性能也沒差別。雖然接口協議有很多,最多人選擇的還是2.5寸SATA與M.2 NVMe這兩種。存儲極客建議老電腦升級用戶首選2.5寸SATA;已經擁有SATA固態硬盤需要升級,或者新裝機搭配的話首選高性能的M.2 NVMe固態硬盤。


本文来自电脑技术网www.it892.com),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
本文链接:http://www.it892.com/content/hardware/disk/20180618/102067.html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